2019-04-11

AVerMedia GC570 HDMI 擷取卡開箱

原本使用的 HDMI 擷取卡是 AVerMedia 的 C985 Lite,這張擷取卡在運作上沒什麼問題,用了快三年也只碰過一次擷取中擷取軟體(BandiCam)突然凍結的經驗,但它較大的缺點是在擷取上只支援到 1080p 30 FPS,也就是說雖然可以輸入跟轉送(Pass-Through)1080p 60 FPS 的訊號,但在擷取軟體與直播軟體,例如 BandiCam 或 OBS 上它只會輸出 1080p 30 FPS

1080p 30 FPS 並不是什麼問題,但如果你的輸入源是 Playstation 4 Pro 這類可以以 60 FPS 的流暢幀數遊戲的家用主機,那其實有點可惜

那天剛好收到網購的降價通知,圓剛一張本來要七千的 HDMI 擷取卡打折到四千有找,就給他刷下去了



這降價幅度幾乎是打對折了,不過可能是因為支援 4K HDR 的產品出了
2016_12_21_224734
本來是用這款 AVerMedia C985 Lite
2016_12_21_224824
擷取卡本身還蠻緊緻不佔空間的,Lite 版本是沒有加上電路遮罩的
2016_12_21_225148
稍微有佔據到顯示卡進氣空間
2019_04_11_141128
用來替換的 AVerMedia GC570

C985 跟 GC570 在規格上最大的差異是擷取部分,C985 輸入訊號的最高規格

1920 x 1080 (50i)
1920 x 1080 (60i)
1920 x 1080 (24p)
1920 x 1080 (25p)
1920 x 1080 (30p)
1920 x 1080 (50p)
1920 x 1080 (60p)


但擷取的最高規格就有限,且不支援畫質提升(Upscaling)

1920 x 1080 (24p)
1920 x 1080 (25p)
1920 x 1080 (30p)


而 GC570 並沒有這個問題,他在輸入跟擷取的最高規格都是

1920 x 1080 (60p)

也因此如 BandiCam 這類的專業擷取軟體,就可以從 1080p 30fps 中解放出來,發揮高階遊戲主機真正的實力


2019_04_11_141109
打開盒子跟防護的泡綿,會看到用防靜電包裝包裹的本體
2019_04_11_141005
用防靜電包裝包裹的 GC570 本體
2019_04_11_140936
本體採用鏤空不鏽鋼遮罩,這個比較偏向裝飾性質而非散熱
2019_04_11_140554
半透明灰色的部分是導光遮罩,用來發散作為光源的藍色 LED
2019_04_11_140224
上機

基本上開機後,它自己會透過 Windows Update 抓到驅動(驅動程式簽署會寫微軟),如果是 Windows 10 的使用者就不用特別去找驅動了,Windows Update 自己安裝的跟去 AVerMedia 抓下來的應該是一樣的最新版,只是差在 WHQL 的驅動程式簽署者,除非有使用上的問題不然不用強制蓋過去

另外這款擷取卡在遮罩的設計上跟高階支援 4K HDR / 1080p 240 fps 擷取的 Live Gamer 4K GC573 一樣,但在硬體上有些差異,例如 PCIe 匯流排的頻寬從 x1 升級到 x4,減去 3.5mm 音訊輸入跟輸出,擷取卡上的光源改成支援自訂 RGB 的光害燈

有需求想直上 4K HDR 的可以考慮貼四千買 Live Gamer 4K GC573,但需要考慮到擷取軟體的支援性跟電腦硬體就是了

2019-03-05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電池更換與改裝固態硬碟

手上有一台通常被被稱作 iPod Video 的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容量是 30GB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國中時買的,說真的當年 US$ 399、換算成新台幣約九千多的價格以隨身播放器來說真的是中高階價位,但 iPod 家族也是象徵賈伯斯回到蘋果的一個開端,蘋果以 iPod 為開端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也是在 2001 ~ 2004 這段時間

在我買這台 iPod Classic 時這款 2005 年推出的產品已經銷售兩年多了,雖然之後就推出了採用霧面鋁質外殼的 iPod Classic 6th Generation ,但鏡面外殼的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也是一代經典


2019_02_27_163531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2019_02_27_163452
充滿歲月痕跡的鏡面底殼,2007 年生產

在開始使用 iPhone 之後(我記得我的第一支 iPhone 是 iPhone 4)其實 iPod 就被我放在電子防潮櫃了,畢竟手機可以聽音樂的話另外帶一台隨身音樂播放器其實有點多餘,而且採用微型機械式硬碟的 iPod Classic 家族其實在續航力跟防護性上有缺陷

在那個非揮發性記憶體還很昂貴的時間點,80GB 的 MLC 顆粒固態硬碟,如 Intel X25-E 32GB 要價新台幣一萬元以上,30GB 的微型機械式硬碟搭配播放器本身可以把價格壓制在萬元線以下是很可怕的,畢竟採用 MLC 顆粒的 Intel X18-M 固態硬碟當時也要新台幣一萬二,這也是蘋果用具有質感、時尚感,又在價格帶上展開大屠殺的戰略之一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Specification
Dimensions: H 101.6mm, W 50.8mm, D 10.92mm.
Weight: 136.07g.

Driver: 1.8 Inch Hard Disk Drive.
Storage capacity: 30 GB (7500 songs in 128-Kbps AAC format) .
Photo capacity: 25000.


對,七千五百首歌裝在小小的播放器裡面,當初蘋果是這樣宣傳初代 iPod ( iPod Classic 1th Generation, 5GB )的

1000 Songs in Your Pocket


當然機械式硬碟的缺點也很明顯,讀寫中怕振動、移動中怕衝擊,與開始讀寫時伴隨著的機械振動、噪音與發熱,還記得以前夜深人靜時,把 iPod 放在枕頭上聽音樂,當快取中的資料讀完後,iPod 啟動硬碟開始讀取資料時的聲音隔著耳機都可以聽到,這也是為何使用非揮發性記憶體(通稱的固態硬碟)的 iPod 家族成為主流後,使用機械式硬碟的 iPod Classic 家族就默默退出了

而這台 iPod 就放在電子防潮櫃放了快十年,雖然偶爾會拿出來同步新的音樂進去跟給它充個電,但用的機會就少很多,最近想說給它個重生的機會,也順便把電池膨脹這個隱患解決掉,因為電池的相對位置在螢幕面板正下方,如果電池膨脹過度會把螢幕面板擠壞

而改裝跟更換電池所需要的零件,可以在 iFixit 找到,而替換的鋰離子電池零件因為 FAA 頒布國際航空禁運鋰電池的關係,只能透過國內通路商跟拍賣處理,至於為什麼明明是在中國製造的鋰離子電池卻能由採購商運到美國而不能再運過來,這問題就別問了

因為 iPod Classic 的特殊設計,直接用蠻力或一般工具翹開機殼會受損,建議找專業工具或翻閱那些教你怎麼 DIY 出拆解工具的網頁

如果你是重度的蘋果使用者,而且常常自己打開來維修或清理,那我推薦幾個在 iFixit 販售的工具

Spudger

強化塑膠材質的防靜電撬棒,用於撥開 ZIF 排線的壓條跟打開某些機械構造

Picks

像是吉他使用的 Picks,用於打開外殼間隙並防止在打開時闔上

Opening Tool

常見的藍色撬棒,其實在台灣也買的到其他廠商仿製的,但可能會有塑料太軟或太硬的問題

而用於替換機械式硬碟的部分,用「CF to 1.8 Inch ZIF Adapter」之類的關鍵字去查詢就可以找到各類零件,重點在於要問賣家你要買的記憶卡轉換板是不是可以直接應用在你那個型號的 iPod Classic 上,附上型號如 A1136 會讓賣家比較好理解跟查詢,因為有 ZIF 排線接觸面的問題,可能會需要一塊轉正排線接觸面的轉換板

而轉換板有分成把 ZIF 排線的 PATA/IDE 直接轉換給 CF 記憶卡使用的「CF to 1.8 Inch ZIF Adapter」,或再轉一層給 SD 記憶卡的「SD to 1.8 Inch ZIF Adapter」,看你需求跟採購方便,不然買「CF to 1.8 Inch ZIF Adapter」然後再用 CF/SDXC 記憶卡轉換器也是可以

至於如何拆解跟更換,可以參考 iFixit 上的拆解跟維修文章,我是參閱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Replacement Hard Drive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Battery Replacement 這兩篇

再來就是拆解紀錄


2019_02_27_163118
使用非 iFixit 的 Opening Tool 打開外殼間隙,並插上 iFixit Opening Picks 把卡榫撥開
2019_02_27_163021
iFixit Opening Picks 跟其他廠牌的 Picks 相比較堅固,不用 Opening Tool 直接用四片 Picks 打開 iPod Classic 也是可以
2019_02_27_162957
把卡榫撥開後別直著分開外殼,先用 Spudger 或任何絕緣的東西把電池排線的 ZIF 固定壓條打開,抽出排線,注意不要短路了

把電池排線拆開後,也不要急著分開 iPod Classic,仔細看就會看到 3.5mm 耳機跟鎖定用的 HOLD 滑動鈕的傳輸排線,成對稱扇形打開就不會折到排線

然後碩大的機械式硬碟跟固定在外殼上的電池就可以看到了


2019_02_27_162321
用藍色防震橡膠條跟泡綿固定的 1.8 Inch 機械式硬碟
2019_02_27_162622
原廠電池是用兩條膠條固定在外殼,輕輕用 Picks 把電池翹下來即可,小心不要弄破電池
2019_02_27_162521
原廠電池,料件號碼 616-0229,電量僅 450mAh
2019_02_27_153821
對應料件號碼 616-0229 的替換電池,電量微幅上升到 650mAh,撕開底部的 3M 固定膠黏回原廠電池的位置就好

再來是拆卸原廠的機械式硬碟,替換成自己準備的 CF to 1.8 Inch ZIF Adapter 跟 64GB 的 CF 記憶卡,將機殼裡面的機械式硬碟以 30 Pin 接口那側為軸心,小心的翻過來,就會看到連接它跟 iPod 主機板的排線

2019_02_27_162033
翻過來會是這樣
2019_02_27_154017
硬碟上 ZIF 連接口的黑色長條是固定壓條,不要直接碰住裸露的接線以造成靜電傷害
2019_02_27_152723
我是使用 iFixit Spudger,上面除了跟 iFixit Opening Picks 一樣有商標,也打印有 iFixit 跟 Spudger 的字樣
2019_02_27_153229
硬碟上 ZIF 連接口的黑色固定壓條是往接口的方向掀起為鬆開
2019_02_27_153503
蘋果給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的是 Toshiba MK3008GAL
2019_02_27_153525
用來固定跟減震的藍色橡膠條已經脆化不堪使用
2019_02_27_152641
移除藍色泡綿的 1.8 Inch 機械式硬碟跟替換的 SanDisk Extreme CF 64GB 合影
2019_02_27_153928
這款型號 PA-CF18Z 的 CF to 1.8 Inch ZIF Adapter 方向性跟原來的機械式硬碟一樣,所以方向是這樣
2019_02_27_152506
預防短路的可能所以用電路板用的黑色絕緣膠帶(不是電工用的那種)貼滿背面
2019_02_27_152421
稍微小改造一下,用 3M 的密封泡綿作緩衝材,預防碰撞的異音
2019_02_27_152239
將改造好的 CF to 1.8 Inch ZIF Adapter 翻回去,沒意外是剛好吻合原來機械式硬碟的位置

iPod Classic 的作業系統 Pixo OS 是運行在硬碟上,這也是為何開機時你會聽到機械式硬碟啟動然後開始加速跟讀取,因為他要把作業系統從硬碟中讀取到記憶體執行

而換過硬碟的 iPod 是沒有作業系統的,所以當你把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組裝回去,打開電源時,你會看到四國語言畫面,這是因為 iPod 韌體中的前導程式找不到作業系統

別慌張,把 iPod 接上安裝有 iTunes 的電腦,然後打開 iTunes,就可以從蘋果的伺服器下載 Pixo OS 並重新安裝到 iPod 上


2019_02_27_153600
如果沒意外,打開電源時,你會看到四國語言畫面而不是哭哭臉 iPod

那個畫面基本上就是這個 macOS 用的四國語言畫面的變體

把 iPod 接上安裝有 iTunes 的電腦,然後打開 iTunes 會提示要復原 iPod

因為沒更動主機板,所以序號還是抓的到也跟外殼一樣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跟以前一樣,只是容量變成 64GB

同步完成,開始使用 iPod 吧
2019_02_27_151219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本身就支援無失真壓縮檔,.m4a 格式它可以直接播放(當然有取樣率限制就是了

改裝後最大的變化,就是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的重量跟中心都改變了,下面是一些簡單的數據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Specification
Weight: 136.07g


而原來的機械式硬碟規格是:

Toshiba MK3008GAL Specification

Weight: 47.911g ( 1.69 oz )
Interface Type: ATA-100
Buffer Size 2 MB
Spindle Speed: 4200 rpm
Average / Max Seek Time 15 / 26 ms
Data Transfer Rate 100 MBps
Internal Data Rate 35.4 MBps


也就是說原來的機械式硬碟佔 iPod Classic 整體重量大約 35.21%

因為找不太到記憶卡轉換板的詳細規格,而且有貼上絕緣膠帶跟泡綿改變了重量,所以用大略推算的方式

PA-CF18Z Specification
Weight: 4.536g ( 0.16 oz )

SanDisk Extreme 64GB Compact Flash Memory Card Specification
Weight: 9.072g ( 0.32 oz )

改裝後的 iPod Classic 5th Generation 減重大約 34.303g,重量剩下 101.767g,硬碟部分佔 iPod Classic 整體重量約 13.37%

改裝之後再也沒有機械式硬碟在讀取時明顯的旋轉慣性跟振動,且讀取速度跟反應是機式硬碟所不能比擬的,因為 SanDisk Extreme 64GB 記憶卡支援 Ultra DMA 協議,所以使用在 iPod Classic 這類使用 PATA/IDE 介面儲存裝置的機體上能發揮其最大效能

但出乎意料的是續航並沒有隨著更換全新且較大容量的電池而增長,追根究柢,原因可能還是播放無失真壓縮檔的耗電量比播放 .mp3 或低流量的 128Kbps .aac 還要耗電,但跟音質比較,這點小缺點倒是還可以接受

2018-10-16

服勤時的一點小手藝

2018_09_14_154839
這是內政部消防署的六樓,也是消防署的門面
2018_10_12_155534
這是原來的自動門手動開關,就是你平常看到門口會用的那種

如果是服勤地點在消防署(消防替代役口中的署本部)的消防替代役,那在勤務中有一個業務是值班各樓層的服務台,業務內容就是負責開門(自動門使用門禁卡跟手動開關)、登記訪客、收取包裹等等

用來開啟自動門的手動開關是用按壓式的電鈴開關,就是你平常看到門口會用的那種,在長時間的使用(大概大樓完工之後就沒換過吧)後,有時會有接觸不良的情況

在獲得動工的許可之後,用上勤值服務台的前十分鐘,換好了新的自動門手動開關


2018_10_16_102232
白色的是原來的控制線,用 WAGO 快速接頭將開關線進行並聯
2018_10_16_102010
蓋上護板,貼上警告標語
2018_10_16_102034
新並聯出來的腳踏式開關
2018_10_16_102026
用大型機台的按鈕做出的按壓開關
2018_10_16_102600
另外一組按壓開關

按鈕跟線盒是可以預先組裝好的,而線材的固定上,使用的是電纜固定頭(PG),藉由旋轉外環,緊迫內部的橡膠墊圈,將線材夾住固定,同時能達到密合的效果,而選用不鏽鋼材質的金屬蓋板,有強化按鈕跟線盒受壓力的效果

微動開關的部分,一開始選用類似寶聯仿品的大陸製微動,一顆只要台幣 15 元,後來找到了印尼製的歐姆龍微動,一顆要台幣 55 元,但穩定性跟壽命都有保障,尤其寶聯仿品有時會發生按下去但有簧片接觸音但沒形成通路的情況


2018_10_11_082057
上面是類似寶聯仿品的大陸製微動,下面是印尼製的歐姆龍微動
2018_10_11_082051
微動開關的線路邏輯都類似,最上面的引腳是常通路(按壓斷路),中間是常斷路(按壓通路)

2018-10-09

MacBook Pro Retina 2015 送修

工作用電腦是 MacBook Pro (Retina, 13", Early 2015) 客製頂規,是在前年六月訂購的,可以看之前的開箱文

MacBook Pro Retina 螢幕抗反光鍍膜脫落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蘋果也提供了保固內免費更換一次螢幕的機會,而我這一台碰到的問題分別是螢幕鍍膜脫落跟電池膨脹

螢幕鍍膜脫落的情況是它會跟鍵盤摩擦到導致有類似鍵盤邊緣的痕跡、邊緣也都脫落,電池膨脹是這一陣子發現底座碰不到桌面都是整面接觸,拆開清灰塵才發現電池膨脹,但觸控板都沒異常就是了

本來鍍膜脫落是想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電池膨脹就打算儘快送修了(電池可能會頂到觸控板的控制板導致異常),因為當初購入時有順便購買 AppleCare 加保至明年六月,就給它送修去


2018_09_24_165648
膨脹的電池組,循環數 487,可用容量為 81.9%
2018_09_25_185822
送修時拍攝的螢幕鍍膜脫落情況

想當然爾,Apple Store 101 能約到是奇蹟,拿去忠孝復興站附近的 Studio A 大安店送修比較方便

週二傍晚送件,週五下班前就發信通知我可以領回了,因為有加購 Apple Care,所以這次鍍膜脫落的螢幕(包含A跟B件)、膨脹的電池,還有鍵盤那一面(C件包括鍵盤)也是全新的



維修報告書,可以看到螢幕總成跟電池、鍵盤與 C 件機殼的總成都更換了
2018_09_28_195146
全新的螢幕總成,蘋果上還貼著保護膜

但送修回來後,我發現 Caps lock 燈號不會亮,一開始我以為是輸入法選項導致他不會亮,後來我發現 MacBook 有點卡,打算關機之後做一次清理 NVRAM 跟 SMC 的操作,順便看一下 Caps lock 燈號會不會正常

然後 MacBook 就開不了機了


試過很多方法後,發現唯一解法是拆開機殼拔電池排線再插回去,然後插著電源就能正常開機,但如果是冷關機(完整關機)就需要再做一次拔電池才能開機,熱啟動(重開)是可以正常的

只好再跑一次送修流程


2018_09_28_220716
只有拆開機殼拔電池排線,才能在冷關機後重新開機

維修報告書,顯示電池異常,電池、鍵盤與 C 件機殼的總成再次更換

StudioA 工程師給的回覆是「那組電池」是不良品

至於信不信,我是持懷疑的態度,如果替換的新品零件還可以抽到不良品,那這個機率應該可以去買樂透了

不過至少 MacBook 回來了,有全新的螢幕、電池跟鍵盤(應該說扣掉主機板跟固態硬碟幾乎都換了